大灣麥溪鯉,廣東省高要市大灣鎮古西村特產,中國地理標志產品。麥溪鯉產地為古西村的有麥塘和白溪塱塘(合稱為麥溪塘),麥溪鯉因而得名。由于獨特的生長環境,麥溪鯉頭細嘴小,肩高膊隆,腹圓身肥,味道鮮美。
大灣麥溪鯉,廣東省高要市大灣鎮古西村特產,中國地理標志產品。麥溪鯉產地為古西村的有麥塘和白溪塱塘(合稱為麥溪塘),麥溪鯉因而得名。由于獨特的生長環境,麥溪鯉頭細嘴小,肩高膊隆,腹圓身肥,味道鮮美。
產地環境:
麥溪塘的生態非常獨特:麥溪塘原本是耕地,早稻收割完后,農民留下稻禾禾頭,再把山泉水引入塘中養魚。塘里自然生長著野生小荸薺、麻慈籽、茆草等豐富的天然飼料,因此,麥溪鯉無需人工喂養就能長得膘肥體壯,而且魚肉無泥腥味。雖然這些魚兒三餐無憂,但它們必須用盡全力才能獲取到食物,尤其是由于埋藏麻慈籽生長在泥土里,魚在獲取食物時運動量大,從而提高了肉質。因而麥溪鯉肉質鮮嫩可口。
歷史沿革:
據史載,明朝洪武年間(1368-1398年)麥溪鯉已負盛名,在清代曾被列為朝廷貢品,相傳慈禧太后也對其贊不絕口。以前麥溪塘由當地農民分散養殖,產量很低,每年上市量不足5000公斤。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,古西村民實行投標承包制,從此麥溪塘的產量開始逐年提升。
品質特點:
麥溪鯉頭細嘴小,肩高膊隆,腹圓身肥,魚身兩側有金星,鱗銀白,煮熟后縮成小粒,肉質肥嫩似雞,蜜味,甘香可口。有一首詩這樣來概括的特點:“兩邊金線串銀鱗,魚骨含玉腹滿膏,頭短縮膊肉嫩滑,味佳旺血兼養顏!惫盼鞔迦伺胫汽溝幱幸惶转毺氐氖址,以清蒸為主,直接把魚剖開對半,略拌少許鹽、油和陳皮絲即可,魚肉嫩滑、清甜、甘香,即使不放姜、蔥、酒,照樣感覺不出腥味。
麥溪鯉產地范圍為廣東省高要市大灣鎮現轄行政區域。
歷史文化
傳說很早以前,大灣是一片荒地。有一次,玉皇大帝在七星巖宴請眾神仙,有一赤腳大仙看見大灣如此荒蕪,奏請玉帝造福人間,遂在大灣這片荒塱帶來了雞苗和麥苗。不久,種養成功,養成雞群和麥田,至此土地肥沃,尤其適合鯉魚生長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