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會貢柑,為原產地證明商標。產自廣東肇慶四會,名牌特優品種。因品質特優,明清時代為朝庭貢品,故稱貢柑。
四會貢柑,為原產地證明商標。產自廣東肇慶四會,名牌特優品種。因品質特優,明清時代為朝庭貢品,故稱貢柑。
品質特色:
其果實鵝蛋形,單果重100—130克,可食率82.8%,果皮薄而光滑,金黃色,果肉透明清脆,汁多、化渣、清甜具有獨特的芳香味道。種子較少,平均每果6.8粒,可溶性固溶物13.5%,全糖12.7%,含維生素C12.78,是廣東省柑桔寶庫中的一朵奇葩。果實11月下旬開始成熟,12月上旬為適收期,產量中等,盛產期一般畝產2000公斤。
藥用價值:
1、從由貢柑等柑橘提取的橘絡提取物,具有敗毒抗癌、理氣化痰的作用,對癌瘤積毒、氣逆痰滯癌癥患者尤為適用。因此,專家建議,吃皇帝柑時,不要只吃橘瓤,連著其外白色的“絡”一起吃對身體更有益。
2、苦白筋,排毒又活血 吃貢柑時,果肉外面包裹的白色的網狀筋絡也別丟棄,這個部分被稱為“橘絡”,中醫和現代營養學都認為它有健康價值。
3、中醫認為橘絡具有通絡化痰、順氣活血的功效。從食品屬性來看,它是慢性支氣管炎、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食療佳品。此外,醫學研究發現,由皇帝柑等柑橘提取的橘絡提取物,具有敗毒抗癌、理氣化痰的作用,對癌瘤積毒、氣逆痰滯癌癥患者尤為適用。
產地環境:
四會市地處廣東省中部偏西,屬珠江三角洲范圍,是廣東著名僑鄉。全市總面積1257.6平方公里,其中山地面積680平方公里。北回歸線橫貫該市,年平均氣溫21.2°C,年無霜期360天,年降雨量1700—1800毫米,年平均相對濕度83%,土壤多為山地黃壤與赤紅壤。這些氣候及土壤條件都較為適合種植柑桔。
歷史文化
四會柑桔為嶺南佳果,有400多年的栽培歷史,是四會歷史上著名的地方特產,早在明代已盛產,并被列為朝廷貢品,享譽京華。據歷史記載,明崇禎年間(1628——1644年)開始,四會每年都向朝庭進貢四會柑桔,并成為定制,沿襲至清代乾隆年間。四會柑桔不僅在國內各地暢銷,在東南亞也久負盛名。1948年新加坡肇慶會館80周年紀念特刊記載:“四會出產以柑為馳譽,四會柑桔之名,久已蜚聲遐邇,所產的柑桔,皮薄,肉厚多汁,氣香,色似金黃,味甜如蜜,為吾粵果類珍品!彼臅探墼催h流長,譽滿中外,故素有“柑桔之鄉”的美譽。四會柑桔資源豐富,有 20多個品種,目前主要栽培的品種有沙塘枯;貢柑、八月柑、甜柑、行柑、密桔、年桔和橙類等,此外,還有從外地引進的夏橙、馬水桔等品種。
|